新 聞
| NEWS |
9月12日,歷時三年策展建設的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正式開館。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德書宣布開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高峰,市政協副主席洪祖根參加了開館儀式,省內外徽學代表及館藏專家等近百人參加活動。
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位于安徽省歙縣徽州古城內,館內展出精品文物1530件,唐伯虎《山水橫軸》、鄭板橋《墨菊圖軸》、唐代風形歙硯、窖藏元代瓷器等一批珍貴文物首次與公眾見面,金大陸承擔了該館的設計與制作任務。
設計理念
| CONCEPT |
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的展陳宗旨為系統梳理徽州的歷史文化資源,以館藏文物、文化遺產、歷史文獻為展陳要素,以徽州的歷史發展為展陳流線,用生動形象的展陳語言,全面系統地展示徽州的歷史進程。
展陳在目標上既深入挖掘了徽州優秀傳統文化蘊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同時也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使徽州的歷史文化通過博物館的展陳語言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展陳欣賞
| APPRECIATE |
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設有《徽州歷史文化展》和《徽墨歙硯專題展》等。館內展陳以徽州的歷史發展為綱,以徽州的歷史文物為文化載體,通過歷史文物的展示和圖文、場景、多媒體的詮釋,全面系統地展示了徽州的歷史發展進程。
其中,《徽州歷史文化展》以“天下徽州”“遙憶徽州”“尋根徽州”“秋興徽州”“夢里徽州”五大部分,向世人展示了徽州溫潤和諧、包容開放的時代人文精神。
《徽州歷史文化展》
序廳:天下徽州
序廳主要展示了氣勢宏大的背景墻和大型展標——天下徽州、前言、徽州的母親河——新安江、徽州六建制沿革表和六縣輿圖、徽州名人墻等,從時間上與空間上對徽州作了高屋建瓴的宏觀介紹。
第一部分:遙憶徽州
第一部分主要展示的是史前兩周至隋唐五代時期徽州的歷史進程,新石器時代的新州遺址、徽州的兩周遺址和西周墓葬、新安士族的發源地篁墩等文化遺產。
以及秦置歙、黟二縣、吳伐山越、中原士族第一次遷徽、中原士族第二次遷徽等歷史事件,黟縣侯方儲、越國公汪華等歷史人物,新石器時代至隋唐五代歷史文物。
第二部分:尋根徽州
第二部分是徽州歷史博物館的重點展陳,除介紹宋元明清時期徽州的歷史進程和中原士族第三次遷徽、方臘攻陷歙州、倭寇入侵徽州、太平軍在徽州等重大歷史事件外,展陳內容分為相對獨立的六個單元。
第一單元:徽州尋古
第一單元將徽州的文化遺產分為歙州窯、徽州古城、漁梁壩三個專題。展項“徽州古城沙盤投影系統”采用大型沉浸式影像空間結合全息影像,立體展示徽州古城,讓觀眾沉浸在徽風皖韻的美景和絕妙經綸的徽州古建之中。
第二單元:徽州藏珍
第二單元將徽州的考古發現分為歙縣元墓、歙縣元代窖藏、歙縣明墓三個專題。展陳按 1∶1的比例復原歙縣天堂村元墓和歙縣元代窖藏,展示了歙縣元墓的浮雕壁畫、歙縣窖藏出土的元代瓷器。
第三單元:徽州宗教
第三單元分為聚族而居、宗族宗法兩個專題,展示徽州族譜、徽州容像、徽州三雕和宋元明清徽州文物。其中,“聚族而居”通過徽州古村落的“微縮模型+全息投影”,展示了徽派建筑的文化內涵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統一。
第四單元:徽州商幫
第四單元分為“徽州商幫”與“徽商與徽州文化”兩個專題。其中,“徽州商幫”著重展示了徽商、徽商的足跡、著名徽商與徽商老號等。
第五單元:徽州教育
第五單元分為徽州書院、徽州進士兩個專題。其中,“徽州進士”通過徽州進士、徽州進士名錄等,展示明清時期的徽州狀元和進士手跡以及部分明清文物。
第六單元:徽州文化
第六單元首先介紹的是徽州文化、徽州學派,展陳內容分為新安理學、徽派樸學、新安醫學、徽派藝術、徽州刻書、徽州方志六個專題。
第三部分:秋興徽州
第三部分是民國時期的徽州,主要介紹了民國時期徽州的興衰、“婺人返皖”運動、徽州的電力工業、徽州的公路交通運輸業和徽州的抗爭歷程。
尾聲:夢里徽州
尾聲展示徽州六縣的歸屬、徽州六縣的文化遺產名錄,秦至民國時期的徽州大事記等。展項“徽州大事記”采用大屏幕視頻循環放映徽州文化遺產,以汪觀清先生的 60 米長卷《夢里徽州》為背景緩慢推出。
《徽墨歙硯專題展》
徽州墨硯在文人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專題展包括“松煙蘭麝凝墨香”“如玉如犀研無聲”“云窗月牖話清玩”三個單元,分別就徽墨制作流程、歙硯制作流程和部分清玩文物進行了展示。
整體展廳空間以黑白灰為主色調,基調明快淡雅。序廳大屏上,墨于水中暈染而開,柔和并有韻律。頂部徽墨造型燈錯落有致,宛如置身水墨之鄉,由此踏入墨硯世界。
結 語
| EPILOGUE |
徽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而以徽州文化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徽學,則是中國地域文化的三大顯學之一。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為打造成為具有徽州特色、徽州風格、徽州氣派的博物館,在展陳上強調了與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的差異性,以及博物館的多樣性和唯一性。
作為當下最全面的以徽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摘自中國新聞網),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將成為歙縣徽州古城的新地標和旅游新名片、城市交流的舞臺和文化交融的“會客廳”,并推動徽州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